- 手机:
- 13800000000
- 电话:
- 400-023-4588
- 邮箱:
- admin@51zshs.com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金年会首页金年会首页金年会首页金年会首页金年会首页2023年是公司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一方面,《“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2025年我国要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集成应用新高地。2023年1月,工信部等17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制定了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的目标,给工业机器人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及长期增长动能;政府持续出台稳经济稳增长政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驱动也为工业机器人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新能源等中国优势产业逐步崛起及相关行业内国产机器人的大批量应用,国产品牌机器人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2023年全球多地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摩擦频发、经济形势维持不稳定状态、制造业投资不确定性高,同时电子、锂电、金属制品等行业需求持续萎靡等因素使得工业机器人企业整体业务发展受限和业绩承压。根据MIR睿工业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8万台,增长低于预期,同比增幅0.4%。
机器人换人是大势所趋。公司所从事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其本质是一种改变人类作业方式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直接影响了生产力,而生产力直接影响了经济基础进而决定了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产工具不断进步,不断进行机器换人的历史!随着出生率骤减,老龄化的加快,出现了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机器人换人是大势所趋,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也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
与此同时,国家越来越关注到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技术底座金年会,其本身的自主可控对于制造业的稳定运转至关重要。我国部分高端制造领域中国产机器人的占有率较低,加速对进口机器人的国产替代已经迫在眉睫。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公司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坚定聚焦公司的主营业务方向和核心能力建设:即公司所有资源围绕战略核心业务-机器人业务布局,坚持长期主义。通过自主创新和产业链合作不断夯实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明确践行以应用驱动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在完善和坚实产品平台基础上突出行业和场景属性,充分发挥我们贴近应用的基因,充分发挥集成应用对机器人产品的孵化和牵引作用,同时推动行业规范和标准建立,帮助行业和市场提升认知,减少无序竞争;在公司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的复用和使用效率,推动公司整体竞争力的建设和商业成功。
为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目标,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更进一步聚焦资源,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内部资源可复用的组织结构:
国内机器人业务方面,公司进一步聚焦资源:深化加强产品及应用为基础的焊接、喷涂和通用平台产品的横向产品组织建设;设立工程示范中心,发挥公司熟悉产品、熟悉场景和熟悉应用的优势,并依据公司重点销售业务方向进行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及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公司合作伙伴、终端客户的产品应用赋能工作,以及对公司产品线的产品开发赋能工作。对国内外软件开发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通过组织调整强化质量战略的落地、战略执行落地以及调动中后台部门的积极性,实现全局一盘棋的战略诉求。
国内系统集成业务方面,强化系统集成业务与机器人业务之间,尤其是汽车行业机器人业务拓展的协同作用;对国内集成技术团队、项目管理团队和安装调试团队进行整合和优化,并积极与海外系统集成业务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业务质量与效率。
境外机器人业务方面,以机器人产品为纽带,进一步强化境内外业务的协同。开始以意大利子公司为埃夫特机器人在欧洲的抓手,建设埃夫特机器人在欧洲的销售网络、技术支持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参加法国国际工业展GobaIndustrie2023以及意大利国际工业展览会MecSpe2023,打响埃夫特机器人品牌在欧洲的知名度,完善埃夫特机器人在欧洲的战略合作伙伴销售网络,落地了一些细分行业的示范应用和推广应用,提升埃夫特机器人在欧洲的可见度,提升埃夫机器人品牌在国外的影响力。
境外系统集成业务方面,推进各个境外子公司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的落地。明确境外系统集成业务与埃夫特机器人业务的协同,充分利用境外系统集成业务在本国和周边国家的销售网络、技术支持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推动境外系统集成业务使用埃夫特通用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在海外做示范应用和推广应用。明确境外系统集成业务之间的协同,充分利用境外系统集成业务在本国和周边国家的销售网络和技术团队,推动境外通用行业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推动在欧洲建立共享服务中心,降低行政、人事、财务等管理费用,在欧洲建立采购、制造中心,降低采购和制造成本。
公司围绕核心能力布局主航道业务,同时抓住产业成长契机,2023年公司的机器人整机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增长超100%。根据MIR睿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超28万台,增长低于预期,同比增速0.4%,公司机器人整机销售增速远超行业平均值。2023年公司实现整机销售收入8.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79%。根据MIR睿工业统计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台数排名(含所有外资品牌)由2022年的第11位进步到2023年的第8位。
报告期内,公司机器人业务在“打灯塔,拓渠道”关键战略点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机器人业务累计开发灯塔客户50余家,全球知名的大客户如比亚迪002594)、一汽、吉利、富士康、立讯、闻泰、歌尔、宁德时代300750)、国轩高科002074)等纷纷成为埃夫特的战略客户,年采购量超过100台的机器人客户逐年上升,这些战略客户的导入为公司2024年业务的发展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在光伏、3C电子行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的销量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针对这些工业机器人容量大的行业,通过深入的市场需求洞察和应用场景提炼,公司陆续推出的机器人新产品与既有产品形成行业的产品组合策略逐见成效,这些产品组合将给我们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和提供持续业绩成长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在光伏行业电池片市场保持较高占有率,插片机器人在光伏行业多家客户获得批量订单,同时在光伏组件市场,埃夫特机器人份额也得到快速提升,为公司未来业绩持续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应用于光伏行业的花篮搬运、组件摆串、插片等场景。
报告期内,在3C电子行业工业机器人需求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公司把握替代进口趋势,在3C电子行业依然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并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如:富士康、立讯精密002475)、捷普绿点等达成战略合作;公司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3C电子行业产品打磨、热弯、装配、搬运、PCB板多工位投放等场景。
报告期内,公司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取得重大突破,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通过验证,并开始获得批量订单,用于汽车后地板纵梁产线、轮罩三级总成、尾喉零部件点焊、模具轮罩三级总成点焊等工艺环节。
报告期内,公司机器人在锂电行业的销量也在稳步增长中,机器人产品可用于电池包搬运、堆叠等场景。
报告期内,公司机器人产品在工业制造领域与工艺融合度很高的焊接、喷涂等应用场景机器人出货保持高速成长:
①在焊接应用领域方面:公司产品主要用于白车身下部线(UB线)焊接以及前后副车架、电池托盘、拖拽臂、防撞梁等汽车三级总成零部件焊接,获得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认可,弧焊机器人销量翻番增长,这是国产弧焊机器人在汽车整车领域首次大规模渗透,也代表公司弧焊产品在高端制造应用场景得到行业的认可,是国产替代的典范应用。在汽车点焊领域,公司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产品方面发布功能完备的点焊工艺包,多家自主品牌整车厂均有验证和正式使用,为后续公司在整车领域的机器人应用突破奠定了应用基础。在钢结构领域,公司智能焊接业务也保持高速成长。
②在喷涂应用领域方面:公司产品可用于汽车行业整车喷漆和涂胶测试中试线,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汽车外饰件、内饰件、车灯、车桥、电池等细分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和推广应用,并在汽车整车喷涂领域实现零的突破。为提高喷涂机器人易用性,在汽车行业开发离线编程软件和喷涂工艺软件包,实现对汽车整车的简易编程。在通用行业面向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开发了VR编程技术,实现喷涂机器人搭载VR技术在立体工件喷涂的应用测试,该技术在家具喷涂、陶瓷卫浴喷釉、金属件喷粉等应用场景有领先优势。
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的扩大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工业机器人软件系统的能力对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影响越来越大,软件系统价值也将越来越凸显,而机器人软件的载体是机器人的驱控系统,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直接受驱控系统中相关控制算法的影响。公司继2020年实现自主ROBOX控制器全面机型导入,2023年控制器的自主化率达到99.36%,同时全面掌握了机器人底层运动控制内核,持续进行性能和功能的迭代,基本实现了控制器全面自主化;随着自主化渗透率的逐步提升、自主控制器迭代研发及国产化制造、基于场景的功能差异化优势将助推埃夫特机器人在行业应用的优势,成为埃夫特机器人成长的驱动力之一。为了实现机器人易用性和计算能力的提升、进一步进行控制器器件的国产化和成本的降低,启动了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器的开发。新控制器将采用国产高性能处理芯片,自主操作系统及新软件架构,可以在机器人控制性能、数据采集及开放性、安全性等方面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提升。
公司自主驱动器研发已基本完成,2023年驱动器国产化率为99.57%,但自主化率未达公司预期。主要由于2021年开始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短缺导致自主驱动器交付时间和制造成本没有优势,为此在原方案基础上启动了自主驱动器国产器件替代计划,目前相关型号样机已经研发完成,预计2024年可以开始批量导入。
报告期内,在产品端,公司进一步落实平台化,持续补齐和升级平台产品,埃夫特机器人家族逐步壮大。全新一代SCARA开始投放市场,性能平替国际主流。
ER25平台机型在光伏行业获得巨大成功,高刚性高精度ER35平台上市便获得光伏应用的青睐。
ER210优化取得重大进展,新大负载平台核心技术通过验证并稳步产品化,为2024年新大负载平台产品上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平台产品衍生,快速变型开发了ER12-2100、ER25-2300等机型,满足了相关领域应用需求。
中空腕系列机型上市就实现了销量大突破,已在汽车行业灯塔客户获得客户认可并斩获订单。
GR系列喷涂机器人顺利实现升级切换,产品开始进入汽车和锂电头部客户。同时VR智能示教解决方案实现销售,形成喷涂机器人的差异化竞争力。
在机器人底层核心技术方面:公司进一步聚焦资源大树根部,进一步深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进一步优化了基于动力学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技术和振动抑制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机器人节拍,为客户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开发了机器人负载辨识技术,可更准确的评估机器人的负载,从而通过调整机器人的规划参数,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完成了机器人精度补偿技术算法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在动态情况下的精度;完成了机器人伺服参数简易调整技术开发,简化了不同工况下伺服参数调整的操作,相关核心技术适用于焊接、码垛、搬运、喷涂等应用场景。公司完全掌握了控制器底层核心代码开发及BUG修复能力,大幅提升客户问题解决效率;导入现代化的软件测试方法和工具,软件系统质量问题大幅降低;碰撞检测、抖动抑制在典型客户场景实现落地应用,解决了实际应用痛点;关节空间TOPP算法开始落地,正向设计能力已经开始实质性助力平台机型研发,大幅提升研发效率;自主伺服性能提升和伺服参数自动调整等技术实现阶段性进展,为驱控系统自主化奠定技术基础。
在提升机器人场景适应性和易用性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正式完成了墨斗IDE研发项目的阶段性开发,完成了IDE在码垛场景的落地,针对码垛场景的应用进行了优化,形成了码垛场景的解决方案。针对通用性能提升,优化了机器人控制器的实时操作系统,构建了3D虚拟仿真平台,并支持RPL语言的编程和初步调试,目前产品发布了V1.0
在机器人智能化方面:开发了智能喷涂系统,VR智能示教解决方案实现销售,形成公司喷涂机器人的差异化竞争力。完成了共享工厂的数字化系统搭建,公司也完成了CRM、SRM、WMS、SCADA等多个业务模块的开发,目前数字化工厂的各大主要模块的开发均已完成,会随着共享工厂业务的开拓同步部署。与此同时,公司上线了埃享制造互联平台,埃享制造互联平台是专门面向家具行业中小企业的一体化数字化系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成本高、见效慢、可用性差的困难,帮助中小家具企业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已启动各个家具产业聚集区的推广和普及。
在前瞻性产品研发方面:公司三维激光切割机器人产品已完成第二代样机的基础开发及部分测试工作,产品性能基本达到设计预期。并已完成安全防护房、转台、除尘等外围系统的设计及安装验证,产品已经完成联调及对典型工件的试切割验证,产品阶段性研发工作按计划完成,并已经与多家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了对接,就后续进一步研发、产业化及市场推广进行了深入交流。
报告期内,公司系统集成业务完成战略梳理和聚焦,恢复了成长性,2023年全年系统集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0,213.94万元,比2022年增长20.01%,毛利率从2022年的7.75%增长到2023年的12.71%。
(1)在国内汽车系统集成业务方面:2022年末,公司为进一步聚焦资源,主动缩减国内汽车系统集成业务规模,减少国内汽车系统集成业务对公司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管理资源的占用,并对国内汽车系统集成业务重组,即公司保留白车身焊装业务的核心--设计环节的相关人员,其他人员进行了精简。同时公司与部分上述从埃夫特离职的员工共同参股设立了埃特智能。埃特智能成立后,公司将部分白车身焊装机加工、现场安装、调试等业务外包给埃特智能,相应设备出售予埃特智能,以最大化满足现有项目的交付需求,维护终端客户的利益。相关业务调整于2023年4月完成。
业务调整完成后公司对国内汽车系统集成业务的技术人员工作方向做了调整:即强化国内设计团队与海外设计团队协同设计以降低公司汽车系统集成业务的整体设计成本,共同承接高技术需求、高附加值的汽车集成项目;强化国内汽车系统集成业务团队对埃夫特机器人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赋能,利用汽车系统集成业务核心技术团队对汽车主机厂需求的理解推动埃夫特机器人进入汽车行业应用。报告期内,公司的上述业务调整也初见成效,公司工业机器人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头企业通过验证,并开始获得批量订单。
(2)在国内通用系统集成业务方面:由于通用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与公司机器人业务客户群之一的国内系统集成商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为聚焦资源发展机器人业务,公司对国内系统集成业务做出战略调整,即公司保留系统集成业务的能力但适度控制系统集成业务的规模,对国内通用行业集成技术团队、项目管理团队和安装调试团队进行整合和优化,成立工程示范中心,以埃夫特机器人在特定行业灯塔客户进行工程示范、销售售前方案和技术支持为主要职责,避免与机器人业务下游集成商客户“争利”的局面,更好地支持机器人业务的发展。
(3)在境外汽车系统集成业务方面:公司进一步明确各个境外子公司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并对各业务实施不同的战略调整:
a.报告期内,公司欧洲汽车系统集成业务主动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的变化,管理团队完成更迭,优化人员结构降本提效,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与重要客户重构客户关系,积极开拓新客户业务关系,逐步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充分利用集团内印度子公司及国内汽车系统集成业务的设计能力降低成本,实现欧洲汽车系统集成业务的扭亏为盈;
b.报告期内,公司调整了印度子公司的战略定位,从东南亚市场汽车系统集成业务提供商转型为埃夫特境外汽车系统集成业务的东南亚设计服务中心,并相应出售了印度子公司的相关土地、厂房,实现业务的调整和资金的回笼;
c.报告期内,公司调整了法国子公司的战略定位,从法国市场汽车系统集成业务提供商转型为埃夫特境外汽车系统集成业务的销售中心;
d.报告期内,公司出售了巴西汽车系统集成业务子公司GME51%的股权,2022年及2023年,GME持续经营亏损,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出售巴西子公司GME51%股权有利于公司全资子公司WFC落实公司聚焦战略,减少低效资产,回笼资金,进一步集中资源推进欧洲区域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将资源分配在业务更多、盈利质量更高、经营风险相对较低的欧洲区域,提升及使用效率;同时,考虑到巴西特定的司法体系及高于其他地区的税务、劳务方面的合规性要求,转让GME控股权,使其不再成为中国国有控股的企业,可有效降低在巴西及美洲市场的市场风险、政治风险。完成控股权转让后,公司将仅按股权比例分担损益,有效降低公司整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4)在境外通用系统集成业务协同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境外通用工业集成业务与埃夫特机器人业务在欧洲的协同,推动埃夫特机器人在欧洲做示范应用案例。实现境外通用工业集成业务与境外汽车系统集成业务的协同,共享境外汽车系统集成业务销售网络、客户资源和技术资源开拓市场,共享境外汽车系统集成业务的共享服务中心、采购制造中心降低成本,初步实现了境外通用工业系统集成业务调整的战略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系统制度建设和内控体系建设,在注重生产经营的同时,不断加强公司治理管理。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对海外公司人员、经营、生产等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沟通机制,海外经营质量得到一定提升。国内外的管理水平提高,可进一步推动生产经营业务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要求,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重视信息披露管理工作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持续加强内控建设和内控管理,法人治理水平和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4年,公司将持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聚焦主航道,强化各个业务板块的战略协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同时不断提升产品力、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运营管理体系、提高准时交付率、积极应对市场和客户的不确定性,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控制业务风险,继续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商业成功为目标,坚持不断努力。
公司属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主营业务为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
公司核心零部件产品主要为控制器和伺服驱动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的控制器主要用于公司自主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整机,部分应用于AGV及其他智能装备控制。
在工业机器人整机领域,公司产品以关节型机器人为主,具有弧焊、点焊、上下料、装配、搬运、码垛、打磨、抛光、喷涂、切割等功能,可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3C电子、金属制品、家具制造、陶瓷卫浴等诸多行业。公司整机产品分为桌面机器人、小负载机器人、中负载机器人、大负载机器人。
埃夫特桌面机器人是指自重不超过100kg,负载不超过12kg的工业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搬运(机床上下料)、分拣、组装、打磨、抛光、检测、涂胶等场景,适用于3C电子、食品饮料、金属制品、教育培训金年会、橡塑、医药等行业。小负载机器人一般是指负载不超过20kg的非桌面工业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搬运、组装、分拣、打磨、抛光、去毛刺等场景,适用于PCB、金属制品、光伏、物流仓储、食品饮料等行业。中负载机器人一般是指负载20kg以上,100kg以下的工业机器人,可应用于打磨、抛光、搬运、码垛等各种场景,适用于汽车零部件、锂电、光伏、食品饮料、建材、仓储物流等行业。大负载机器人是指负载100kg及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可应用于搬运、码垛、焊接等各种场景,适用于汽车零部件、锂电、光伏、食品饮料、建材、仓储物流等行业。
公司主力机型产品在线性轨迹精度、线性轨迹重复性等核心性能指标上与国外知名品牌水平接近,在整体稳定性、指令集丰富程度与外资品牌存在差距;在智能快速示教、特定作业场景下的防护等级等技术指标上,更贴近通用工业对机器人应用的需求:
在3C电子行业,公司SCARA系列机器人应用于电子物料搬运、缺陷检测,7/10公斤负载系列机器人应用于装配、包装,15公斤负载系列机器人应用于手机壳打磨抛光、PCB板搬运,25公斤负载系列机器人应用于上下料以及检测等。
在光伏行业,公司15公斤负载系列机器人应用于电池片石墨舟插片,25公斤负载系列机器人应用于电池片花篮上下料,50公斤负载系列机器人应用于双花篮上下料,ER35-1900应用于石英舟插片,ER12-2100应用于电池片摆串,ER150-3200应用于光伏玻璃搬运,ER210-2700应用于太阳能板分档。公司机器人产品覆盖光伏电池片上中下游全生产流程。
在锂电行业,公司SCARA系列机器人应用于电芯卷绕、注液、化成等,ER7/ER15/ER25系列机器人应用于电芯堆叠、检测、烘烤,35公斤负载、50公斤负载、70公斤负载系列应用于模组清洗涂胶、焊接、紧固、搬运,210公斤负载系列应用于模组固化、盖板组装。
按照生产线产品性能,公司系统集成为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家具制造等通用工业提供焊接和铆接、搬运和检测、喷涂、打磨和抛光、铸造、智能装配、智能物流与输送等解决方案。
公司报告期及未来采取了“国产替代”“换道超车”的盈利模式,即针对公司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具体经营策略为:
(1)深耕3C电子和新能源(以光伏和锂电行业为代表)两个赛道,抓住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深切结合行业工业特点,满足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应对客户及市场的响应,形成对国外品牌的竞争优势,实现机器人业务快速发展;
(2)以通用工业领域作为发展重点,通过性能差异化、功能差异化、商业模式差异化,在家具、卫陶、五金、钢结构等细分领域,形成对国外品牌的竞争优势,实现快速追赶,推动公司机器人业务及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提升盈利能力;
(3)在汽车工业领域,与WFC深度协作,发挥国内外的各自优势,增加对全球主流车厂影响力;利用在汽车行业的经验,机器人整机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之间的协同,形成区别于其他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优势。公司整机产品开拓汽车零部件,汽车Tier1厂商以及汽车整车厂;
(4)依托工业机器人产销量的增长,推动自主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自主化和批量应用,从而达到控制整机和系统集成成本的目的,形成面向国内外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
公司是高科技企业,研发是公司的生命线。公司的研发包括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整机产品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模块化产品的研发。公司研发模式主要分为:
(1)自主研发模式:根据整机产品、系统集成模块化产品,进行产品技术研发;进行结构与传动设计、运动控制、机器视觉与智能制造结合技术等底层技术、前瞻技术研发。
(2)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模式:公司消化吸收境外子公司及参股公司ROBOX核心技术后,进行自主研发。
(3)联合研发模式: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等机构联合进行技术研发。
(4)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模式:依托国家重点研发等重点项目,公司与部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发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并形成产业化。
③打灯塔:大客户开发,聚焦汽车、电子万亿级赛道及光伏、锂电国家战略级赛道的头部客户,重点拓展战略行业深度;
④拓渠道:渠道开发,通过与渠道合作,开发量大面广的通用市场,覆盖通用行业广度;
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为定制化生产线,公司主要通过投标程序(客户公开招标或邀标)获得客户订单。一般客户提出生产线性能要求,公司进行方案规划(技术方案、工艺设计、项目预算表等),将方案规划提交给客户,经过招标程序后,与公司签订合同或者协议。
公司注重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建立了完善的采购流程和制度。公司采购部依据《采购控制程序》《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采购招议标管理基准》等制度的相关规定,依托信息化系统平台,对供方管理、采购过程管理进行有效监控。
公司采购业务主要围绕机器人整机物料展开,采购模式可分为询议价及框架协议采购模式、独家采购类采购模式、竞争性招标采购模式。
(1)询议价及框架协议采购模式:业务部门根据订单需求和库存信息,在信息化系统中发起采购需求。采购部根据物料品类、交货周期向合格供应商询价,经询比价或双方签订的年度价格协议向供应商发放采购订单。
(2)独家采购类采购模式: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中的工业机器人,集成项目或生产工装设备等存在客户指定品牌情况,公司会根据业务部门需要或客户指定品牌进行采购。
(3)竞争性招标采购模式:依据公司《采购招议标管理基准》,对符合要求的采购物品,依法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非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
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中的部分工业机器人产品及电子元器件组件,或者定制化工业机器人中的部分核心零部件,存在客户指定品牌情况,公司会根据客户指定品牌进行采购。
对于标准平台化工业机器人,公司主要采取“产成品安全库存+半成品安全库存+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对于客户定制工业机器人,公司采取“半成品安全库存+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计划部门定期汇总客户需求,分析产品规格、数量及交期等信息,并根据产成品库存以及各生产工序的生产节拍安排生产计划,生产部门组织具体的加工、装配、喷涂、调试、包装等工作。质量管理部门跟踪检测各环节的产品质量,在验收合格后入库,并在出货前完成产品出货检验的质量双重保障。为减少优势产品的交货周期,公司适当储备自产标准平台化工业机器人,根据“以销定产”的模式,快速匹配整机系统,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于整机结构件铸造、粗加工环节及线束零件等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公司采取部分自制和部分外协加工的方式生产。
系统集成业务均属于定制化产品,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在取得系统集成业务订单并与客户确定设计方案、绘制各组件的工程制图后,组织生产。公司采用外包生产的模式:
①外包:对于二维图纸设计、组件制造、现场安装调试,公司部分项目采取外包的模式。
②项目分包:基于效率和性能的考虑,公司将整包项目中部分子项目分包给第三方厂商。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2023版),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属于“CG34专用、通用及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CG349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公司控制器及伺服驱动业务归属于“CI40仪器仪表制造业”中的“CI401通用仪器仪表制造”;公司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中国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属于“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我国从2013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根据IFR的数据,2018年至2022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分别为15.51万台、14.49万台、17.55万台、27.53万台、29.03万台。我国机器人行业发展历史中包含了较长时间的萌芽期、2013到2017年的快速成长期和2018到2019两年的调整期,随着碳中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基建、汽车电动化等新发展动力和趋势推动下,从2020年开始行业又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全国机器人安装量增长近60%;2022年以来,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整体增速有所放缓。根据MIR睿工业相关数据,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幅0.4%。在我国制造业具有庞大规模和产业工人逐步减少的大背景下,机器人市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1)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和齿轮、涡轮、蜗杆等关键材料。减速器、伺服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及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直接决定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负荷能力,对机器人整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产业链中游是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的技术主要体现于:①整机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重点解决机械防护、精度补偿、机械刚度优化等机械问题;②结合机械本体开发机器人专用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整机的各项性能指标;③针对行业和应用场景,开发机器人编程环境和工艺包,以满足机器人相关功能需求。
(3)产业链下游主要面向终端用户及市场应用,包括系统集成、销售代理、本地合作、工业机器人租赁、工业机器人培训等第三方服务。
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是一个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需要长期行业及应用积累的行业,集成了精密传动、伺服驱动、运动控制、人机交互、视觉等技术领域。除了提供标准产品外,还需要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机器人为标准的产品,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需要系统集成进行一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开发。应用领域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方面,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3C电子、光伏、锂电、金属加工、新能源、船舶、桥梁、航空航天、食品、建材、卫浴陶瓷、家具等等,其为一种通用的工具,为生产柔性化制造提供执行的单元。
减速器:国产谐波减速器已实现技术突破,可实现进口替代,RV减速器相对于谐波结构更为复杂,加工和装配的难度较大,随着公司与产业链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目前国产化比例已经大幅增加,仅少数机型还在采用进口RV减速器。
伺服系统:机器人需要高速、高精度、高可靠的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统称为伺服系统),国产品牌伺服系统在性能方面与国际主流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距离在逐渐缩小。
控制器:硬件部分国产品牌已经掌握,基本可以满足需求;软件部分,国产品牌已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方面与国际主流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
(2)机器人整机技术:关节机器人的整机优化设计;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技术;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关节机器人的离线编程和仿真技术;基于外部传感技术的运动控制;远程故障诊断和修复;人机协同作业技术。
(3)系统集成技术:面向汽车行业高端系统集成技术,如动力总成、车身制造、总装设备、柔性冲压、高效精冲、高端涂装线等技术,以及面向其他不同行业的相关工艺技术。
(2020)》)。公司是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家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重点单位、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2023年公司入选安徽省首批科技领军企业。
公司技术中心2019年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在中国、意大利分别设立研发中心,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主持金年会、承担或参与工信部、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863计划项目5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8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9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参与制定机器人行业国家标准、行业、团体、地方标准24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2项,地方标准1项),建有机器人行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经过多年研发创新,公司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奇瑞汽车下属项目组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国家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4项,安徽省专利金奖3项,安徽省专利银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在工业机器人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且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根据MIR睿工业统计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台数排名(含所有外资品牌)由2022年的第11位进步到2023年的第8位。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累计28款机器人获得CE认证,26款机器人获得CR认证,累计6款机器人获得ATEX防爆认证,属首家国内机器人企业获得欧盟ATEX防爆认证证书。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机器人智能化如机器视觉、力觉、自学习、自调整等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对下一代工业机器人产生重大影响。
人机协作是一个重要的工业机器人趋势,未来市场拓展潜力较大。人机协作高度契合制造业企业对于智能制造、人机协同、柔性化制造的转型需求,同时人机协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延展性。
随着云技术、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难度大幅降低,应用场景不断深化,在各个工业领域的使用密度逐年提升。
近年来,国内厂商攻克了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国产核心零部件的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继汽车、3C电子行业后,新能源、卫浴陶瓷、金属加工、家具家电等通用工业领域开始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新增市场主力。工业机器人在新兴应用领域也开始逐步放量。从行业来看,机器人市场受工业及非工业需求的双轮驱动:工业领域如新能源汽车、3C电子、锂电、光伏等需求旺盛;一般工业应用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协作机器人在非工业场景如餐饮、健康理疗等领域应用持续落地,非工业领域打开了机器人新增量市场。
机器人软件时代拉开序幕,数字化智慧工厂将是机器人自动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数字化、信息化将贯通制造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生产之间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时间,产能的优化配置孕育了共享制造这一新的商业模式。
公司截至本报告期末拥有19项核心技术,其中11项为独立自主研发,7项为并购境外企业后吸收再创新,1项为引进境外技术后吸收再研发。公司机器人整机正向设计技术主要为产品技术,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上;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主要为运动控制算法、驱动控制和安全IO硬件技术、底层开发环境及系统自主仿真软件平台,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算法先进性,以及对国外技术垄断的替代;公司智能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主要基于系统集成应用形成的应用技术和机器人控制技术,将云平台技术、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结合,提升智能化,该等技术均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
三维激光切割项目由于原型样机研发在欧洲,过去两年研发进度有所延迟,且基于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目前正在积极寻找外部合作方进行市场推广;
注2:基于云端架构和智能算法的机器人柔性作业架构由于人员到位不及预期、与海外工程师之间的互访减少及效率降低产品推出延期。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较大的研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有零部件技术水平,并不断改进原有产品及开发新产品。2023年公司研发成果包括机器人底层核心技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平台机器人产品、机器人控制器软件新功能包及优化、机器人设计及控制算法等。
在机器人底层核心技术方面:公司进一步优化了基于动力学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技术和振动抑制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机器人节拍,为客户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开发了机器人负载辨识技术,可更准确的评估机器人的负载,从而通过调整机器人的规划参数,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完成了机器人精度补偿技术算法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在动态情况下的精度;完成了机器人伺服参数简易调整技术开发,简化了不同工况下伺服参数调整的操作,相关核心技术适用于焊接、码垛、搬运、喷涂等应用场景。
在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平台化方面:完成了中大负载自主驱动器样机及小批量的导入;进行了M型和S型两款平台化电柜的优化设计,重点对附加轴、EMC特性、可制造性等性能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开发了C型小尺寸电控柜,满足对更小尺寸空间要求的场景需求;开发了自主安全IO,通过第三方安全等级认证并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实现了示教器的降本优化设计。
在机器人产品方面:在产品端,壮实大树主干,进一步落实平台化思想,持续补齐和升级平台产品,埃夫特机器人家族逐步壮大。全新一代SCARA开始投放市场,性能平替国际主流;ER25平台机型在光伏行业获得巨大成功,高刚性高精度ER35平台上市便获得光伏应用的青睐;ER210优化取得重大进展,新大负载平台核心技术通过验证并稳步产品化,为2024年新大负载平台产品上市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平台产品衍生,快速变型开发了ER12-2100、ER25-2300等机型,满足了相关领域应用需求;中空腕系列机型上市即上量,已在汽车行业灯塔客户获得客户认可并斩获订单;GR系列喷涂机器人顺利实现自主控制器更新切换,产品开始进入汽车和锂电头部客户;同时VR智能示教解决方案实现销售,形成喷涂机器人的差异化竞争力。
在提升机器人场景适应性和易用性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正式完成了墨斗IDE研发项目的阶段性开发,完成了IDE在码垛场景的落地,针对码垛场景的应用进行了优化,形成了码垛场景的解决方案。针对通用性能提升,优化了机器人控制器的实时操作系统,构建了3D虚拟仿真平台,并支持RPL语言的编程和初步调试,目前产品发布了V1.0版本,正在集团内部和外部合作伙伴之中进行试用。
在机器人智能化方面:开发了智能喷涂系统,VR智能示教解决方案实现销售,形成公司喷涂机器人的差异化竞争力。完成了共享工厂的数字化系统搭建,公司也完成了CRM、SRM、WMS、SCADA等多个业务模块的开发,目前数字化工厂的各大主要模块的开发均已完成,会随着共享工厂业务的开拓同步部署。与此同时,公司上线了埃享制造互联平台,埃享制造互联平台是专门面向家具行业中小企业的一体化数字化系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成本高、见效慢、可用性差的困难,帮助中小家具企业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已启动各个家具产业聚集区的推广和普及。
在前瞻性产品研发方面:公司三维激光切割机器人产品已完成第二代样机的基础开发及部分测试工作,产品性能基本达到设计预期。并已完成安全防护房、转台、除尘等外围系统的设计及安装验证,产品已经完成联调及对典型工件的试切割验证,产品阶段性研发工作按计划完成,并已经与多家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了对接,就后续进一步研发、产业化及市场推广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3年,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与应用示范”、“机器人视觉感知与电子皮肤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牵头的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高刚高精密减速机设计和关键工艺技术”,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类肉品高效精准机器人自主分割系统”,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工业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验证与支撑保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课题验收。
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面向复杂应用场景,在整机参数指标及模型建立、敏感性分析、可靠性建模及整机性能可靠性提升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研发了含自主核心零部件的典型工业机器人7款,通过了第三方测试;完成了样机研制及批量化生产,技术指标达到课题任务书要求。课题研发的核心零部件实现了技术集成,研发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已经应用于焊接喷涂、打磨、装配、搬运等场景,完成了应用验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视觉感知与电子皮肤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研发了视觉/电子皮肤传感阵列与机器人系统融合技术,通过了第三方测试;完成了视觉/电子皮肤传感阵列与机器人结构、控制器等部件的融合,试验和评估结果达到任务书技术指标的要求。在焊接应用、机械加工应用、装配应用和复合机器人等场景形成了示范应用。
2023年,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6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
截至本报告发布日,公司的“基于三维模型Morse分解的工业机器人加工轨迹自动规划方法”专利获得安徽省第十届专利银奖。
公司是国产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引自《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初步具备与国际厂商竞争的能力,与国内竞争对手比,公司核心竞争力如下:
公司是少数国产机器人企业同时布局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的厂商,同时产品线覆盖中高端制造业工艺流程的铸造、切割、焊接、抛光打磨、喷涂等主要环节。除此之外,公司是国内厂商中少数布局下一代智能工业机器人及系统等世界前沿性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升级技术的厂商。
公司上述布局,既保证重大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从而实现对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盈利水平,又保证了对从驱动控制到云平台等影响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的掌握。
经过多年持续独立研发创新,公司突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奇瑞汽车下属项目),研制国内首台重载165公斤机器人。
在自研的基础上公司持续加强境外子公司与国内子公司之间技术和市场的协同和合作,实现境外关键技术在中国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境外子公司灯塔客户在中国市场的协同。公司通过消化吸收境外关键技术,形成了“面向手持示教的结构设计技术”和“机器人智能喷涂系统成套解决方案”,“智能抛光和打磨系统解决方案”,“机器人焊装线体全流程虚拟调试技术”和“基于多AGV调度超柔性焊装技术”等相关核心技术,“高性能机器人控制与驱动硬件技术”,“实时操作系统内核(RTE)和第三方集成开发平台(RDE)”等核心技术。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以及消化吸收,公司形成了机器人正向设计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智能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三大类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境内外专利413项(包括发明专利76项)及软件著作权109项。
公司主力机型为覆盖负载3公斤-210公斤,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对于线性轨迹精度、线性轨迹重复性两个核心性能指标,与国际知名品牌处于同一水平;公司喷涂机器人是国内首个获得欧盟ATEX防爆认证证书产品。智能喷涂解决方案、智能抛光打磨方案国内领先。
公司是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技术中心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形成了核心的研发团队,公司所处行业的研发工程师需要对运动控制器技术、离线编程和仿真技术、本体优化技术、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深入理解,同时需要拥有长期的下业应用积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74名,在公司总员工人数中的占比为24.6%,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有10年以上行业积累。
公司在中国、意大利分别设立研发中心,并与哈工大、中科大、都灵理工等全球研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公司是国家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重点单位,机器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主持、承担或参与工信部、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863计划项目5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8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9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牵头和参与制定机器人行业国家标准、行业和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共24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2项,地方标准1项)。公司建有机器人行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2023年公司入选安徽省首批科技领军企业。公司积极布局机器人技术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发挥自身研发实力,发挥公司工艺云发明专利(全称:一种工业机器人工艺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价值,推动具有感知、学习、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的发展。
公司具备行业领先的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参照国际标准建立了严格、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在产品的设计研发、测试、出厂检验、售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了相应的质量保障流程和标准,并由各部门分工执行及质量管理部门的第三方监控和稽查,以确保产品品质。在产品性能方面,公司的产品普遍具有高精度、高性能、高稳定性的优势。产品获得多个行业客户信赖和认可。
依托公司独立发展,以及收购境外子公司后的市场拓展,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逐步积累了汽车工业、航空及轨道交通业、汽车零部件及其他通用工业的客户资源:
同时,公司及其子公司市场区域遍及中国、欧洲、拉美、印度等世界市场。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市场资源优势,拓展了公司行业应用技术积累及视野,拓展了公司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行业应用积累。
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整体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如下几个方面,公司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通用工业是工业机器人的蓝海市场,但在服务通用工业能力上,埃夫特等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具有贴近市场的优势。埃夫特将服务通用工业市场作为与国外厂商竞争的核心领域,在解决通用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使用痛点上,埃夫特在3C电子、光伏行业等领域形成了局部先发优势。
传统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但通过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推动具有感知、学习、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在新技术平台构建上,公司无历史包袱,具有后发优势金年会。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实现盈利。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744.80万元。
公司未来盈利的前提是公司实现高成长。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为保持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投入较多研发费用,推动机器人产品系列化平台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国产化、产品成本持续下降。同时增加市场推广、渠道建设、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国内外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投入以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如果公司产品竞争力无法持续提升,或公司经营规模效应无法充分体现,则可能导致未来一段时间仍无法实现盈利;如果公司由于经营策略失误、核心竞争力下降等因素,未来成长性不及预期,或经营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下游市场出现较动,公司无法实现盈利的时间将延长,从而影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财务状况、团队稳定和人才引进,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报表累计未弥补亏损为75,922.71万元,母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31,009.17万元,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已超过实收股本的三分之一。如果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内无法实现盈利,或盈利无法覆盖累计未弥补亏损,则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内或无法进行利润分配,将对股东的投资回报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仍为亏损,公司存在业绩大幅下降或持续亏损的风险主要为:
(1)战略调整影响风险:公司处于战略调整转型期,若公司战略调整落地执行出现偏差,将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2)境外业务影响风险:公司境外子公司位于欧洲及南亚等地区,地缘政治情况较为复杂,若公司境外子公司所在国家政策及相关行业导向出现负面变化,公司境外子公司经营业绩将持续受到较大影响。
(3)持续大额研发投入风险:公司为支撑长期核心竞争力将维持高研发投入。对公司短期业绩带来负面影响。
(4)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处于行业竞争加剧,国产品牌利用国产替代的窗口期与进口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阶段,价格竞争较为激烈,若公司无法应对上述市场竞争,将面临市场价格下滑、毛利率下降或市场份额下降、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
(5)持续市场推广风险:公司在机器人业务发展过程中将维持高市场推广,同时随着公司机器人保有量的持续提升,公司所需投入售后维护的机器人数量也将大幅增加,如果公司产品未能获得客户认可,将导致市场推广支出无法获得合理回报,如果公司产品在售后维保过程中出现品质问题,将增加公司的售后服务支出,以上情况将对公司短期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收购CMA、EVOLUT、WFC、参股ROBOX等境外公司,持续消化吸收境外技术,并持续研发,形成核心技术。公司19项核心技术中,其中11项为独立自主研发,7项为并购境外企业后吸收创新,1项为引进境外技术后吸收再研发。若境外该技术持续研发、转化、吸收和消化过程受国际产业环境变化等影响,不能顺利或按时完成,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是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和国产化率提升,需要不断持续研发及产品迭代,若公司无法突破核心零部件相关技术或产品迭代无法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拥有19项核心技术,2项技术尚未量产。若核心技术无法量产或量产延迟或核心技术产品不具备商业价值或商业回报较小,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业务拓展、新业务增长及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机器人行业的研发存在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大、技术迭代快的特点,同时需要按照行业发展趋势布局前瞻性的研发。如果公司无法准确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确定研发方向,则公司将浪费较大的研发投入资源,并丧失市场机会;如果公司研发项目启动后的进度及效果未达预期,或者研发的新技术或产品未能及时抓住市场机遇和窗口期,或者研发的新技术或产品不具备商业价值,可能导致前期的各项成本投入无法收回。
公司所处数智装备领域的技术发展快速变革,如果公司无法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在尖端科研技术积累、高层次领军人才培育和招募等方面无法满足技术发展需要,将对公司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的技术人员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淀和积累才可参与或主导相关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关键技术人员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2023年上半年,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许礼进因工作调整从公司离职,现作为董事参与董事会决策。若公司不能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及良好的研发条件,则存在关键技术人员流失或技术人才不足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公司在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能力不足,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是公司保持竞争力的有利保障。若技术人员违反职业操守泄密或者在经营过程中因核心技术信息保管不善导致核心技术泄密或技术人员未遵守保密协议及竞业限制协议,将会对公司的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效的专利技术413项,软件著作权109项。各项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出现公司知识产权遭到第三方侵害或因理解偏差而侵害第三方知识产权、第三方对公司知识产权提出纠纷或诉讼等情形,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主要销售于光伏、3C电子行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以及锂电行业等通用工业。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应用于3C电子、光伏、锂电等行业,公司在该等行业的销售总额及比例总体较高,若该等行业由于宏观经济、产能过度投资、竞争加剧、需求减少等因素出现较大需求的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公司工业机器人同时广泛使用于通用工业行业,通用工业行业景气度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若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或投资意愿降低,或终端应用市场出现变化,该等下业固定资产投资将受到显著负面影响,该等下业投资波动,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主要服务于汽车行业,同时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也正在向国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厂商逐步拓展。国内汽车行业面临了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影响;境外汽车主机厂投资虽有所恢复,但汽车主机厂成本诉求提升,汽车系统集成业务竞争加剧,且部分主机厂选择改造现有生产线替代新生产线投资的方式降低投资规模;如果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显著负面影响或投资出现波动,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公司2015年以来先后收购了CMA、EVOLUT和WFC,并设立了EFORTEurope和EFORTFrance。2023年,公司全资子公司WFC出售了子公司GME51%的股权,但GME仍为公司重要的联营公司。前述公司及其子公司、联营公司(以下简称“境外业务”)的经营地分别位于意大利、波兰、巴西、印度、法国、德国等国家。报告期内,公司境外营业收入为103,496.8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为54.86%,境外经营占比较大,境外经营规模较大,存在境外经营风险如下:
⑤监管风险:境外经营场所分布国家较多,不同的国家监管环境不同,产业政策、文化制度不同,经营环境、劳工制度也不同,若公司无法适应所在国的监管环境,将产生较大的经营风险。
⑥境外业务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业务来源于前两大客户的收入占境外营业收入总额的78.78%(2022年:73.68%),来源于前两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占公司境外资产总额的22.42%(2022年:24.05%),公司境外业务的客户集中度仍较高。虽然公司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技术方案、客户关系等优势,与主要客户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但是如果未来主要客户的生产经营发生重大问题或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发生改变或主要客户对供应链的管理策略发生改变,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⑦境外业务投资波动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业务所在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欧洲区域与南美区域对智能化和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差异较大,如果公司境外业务所在国家宏观经济出现大幅波动,投资放缓或减少,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较
⑧汇率波动风险:境外重要子公司和联营公司分别采用欧元、波兰兹罗提、巴西雷亚尔等货币作为本位币。境外主要业务分别采用欧元、美元等货币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计价货币,分别采用欧元、美元、波兰兹罗提、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人民币等作为主要成本来源货计价币。2023年,欧元、美元、波兰兹罗提、巴西雷亚尔对人民币的波动分别达到了5.9%,1.7%,14.0%和11.2%,2023年公司经营产生汇兑损失净额551.24万元(2022:汇兑收益净额841.71万元)。在境外经营、境外销售占比较大的情况下,如汇率持续出现较动或欧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将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⑨政治与外贸风险:境外子公司所在国家的政治格局、社会稳定不同,关税、外贸政策也不同,若公司所在国的政治稳定性、外贸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⑩诉讼风险:鉴于公司境外经营地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不同,如巴西等地,诉讼事项较为普遍,公司在该等境外地区若不能处理好相关诉讼事项,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财务风险:公司部分境外子公司报告期仍持续经营亏损,若未来经营状况仍不能有效改善,或为维持其生产经营及持续经营需要,公司可能需要持续对其进行财务资助或增资,该情形将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对境外子公司管理的内控风险:若公司无法建立并执行起有效的境外子公司管控体系,将产生境外子公司管理风险,对公司整体经营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对境外子公司管理层的管理风险:公司境外子公司的日常经营依靠当地管理层,公司通过委派董事及境外Controer的方式实施监督与管理,若公司境外子公司管理层出现大幅变动或需要做大幅调整,将对公司整体经营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地缘政治风险:公司的部分境外子公司位于欧洲,其中子公司Autorobot位于欧洲的波兰,毗邻乌克兰。目前俄乌战争对Autorobot持续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俄乌战争长期进行,或波及到波兰地区或其他欧洲地区,公司的欧洲业务将面临生产经营的长期不确定性、原材料和基础能源价格上涨、汇率大幅波动、投资萎缩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将对境外子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联营公司管理风险:2023年,公司全资子公司WFC出售GME51%的股权,GME从公司子公司变为联营公司。若公司无法建立并执行对联营公司有效的业务参与管理和股东管控措施,或联营公司经营情况出现重动,将对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逆全球化”思潮再次兴起和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在2023年中国的出口面临着更多不确定及不稳定的因素。部分市场的贸易壁垒和摩擦,影响短期出口业务和中长期市场规划和投入。
贸易中的政治和合规风险加剧,主要表现为各种强制的安全认证、国际标准要求、产品质量及其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等,若公司无法适应或通过该等强制认证,将对公司的产品在相关国家销售带来不利影响。通过该等强制的安全认证、国际标准要求等带来的成本较高,若公司通过该等认证的产品在相关市场销售量不尽如人意,将对公司的财务表现带来不利影响。
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及国产化率低,是公司供应链安全及提升公司整机产品毛利率的关键要素之一。2023年,公司基本实现控制器全面自主化,控制器自主化率为99.36%,国产RV减速机的使用率为97.76%,国产驱动器的使用率为99.57%。但若未来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和国产化进度及核心零部件转国内生产制造不达预期或该等核心零部件未被市场和客户接受,或核心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制造成本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同时,若公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或代工商不能按期、按质交货、或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将可能导致公司产品交货时间的延迟或者成本增加或者质量不达标的不利局面,从而对公司的财务业绩和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和系统集成业务依赖于多种原材料,包括各种外购核心零部件、电子电气元器件,定制机加工件等。由于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几年预计有较大的成长,供应商产能可能无法匹配行业的需求;如果工业机器人所用关键物料出现产能不足、供货紧张或大宗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原材料供应可能会出现延迟交货、限制供应或大幅提高价格的情况。
由于巴以冲突、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风险,公司从国内市场向境外市场出口相关产品或公司境外子公司从中国供应商采购相关原材料面临货运成本大幅提高、货运时间拉长等情况,若该情形未能在短期内得到缓解,将对公司短期的生产经营、成本控制和对客户的交付时间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的核心零部件控制器和驱动器的研发过程中需要广泛使用全球各国的工业用芯片,如该等芯片因国际政治等不可控因素被停止供应且国产供应链无法满足公司需求,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若该情形长期持续,公司不能及时获得足够的原材料供应或获得的原材料供应价格较高,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产品涉及微电子、电气、机械、材料、自动化、图像识别、通讯、软件系统等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而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受到原材料、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排除因不可控因素导致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如果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管理控制不严格,出现产品性能不稳定或产品质量问题,可能影响客户的满意度甚至产生质量纠纷、大额质量罚款、客户流失等不利情况,将可能对公司生产销售和市场开拓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来源于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60.32%。报告期末来源于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总额占公司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总额的50.99%。虽然公司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技术方案、客户关系等优势,与主要客户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但是如果未来主要客户的生产经营发生重大问题或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发生改变或主要客户重组后对供应链的管理策略发生改变,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员工团队,尤其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研发团队。虽然公司目前已经积累了一批高素质优秀研发人员,但是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公司产品线的不断丰富、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公司对于具有国际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员以及满足公司未来生产研发需求的高端技术人员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公司的长期发展也需要招募更多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员工。当前我国劳动力价格上涨,高端人才稀缺,如果未来公司人员增加,薪酬水平上升,相应的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则会造成公司人力成本上升,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受整体宏观经济和竞争加剧的影响,工业机器人行业普遍出现了回款账期较长的情况,为更好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公司逐步增加采取诉讼手段通过司法程序全力避损、挽损的经营方式。随着公司业务的增多,在相关风险把控不足情况下,仍会存在一定的诉讼风险,若公司未能合理应对相关诉讼或诉讼策略出现偏差,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性现金流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的经营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的上下游全产业链,同时覆盖中国、意大利、波兰、巴西、印度、法国、德国等国家,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较为复杂,对公司的管理水平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资本市场的考验和更高的管理要求,若公司无法延揽高端管理人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境内外管理,或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出现失误,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的机器人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45.30%,其中部分行业有较强的固定资产季节性投资周期(机器人产品采购周期),如果公司不能抓住行业的固定资产季节性采购周期,将对公司的收入带来波动及下滑的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53.12%,系统集成业务受获取主要客户的订单情况影响较大,如果公司不能持续获取相关订单,或相关订单的获取延迟,或相关订单的执行延期,将对公司的收入带来波动及下滑的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机器人业务的毛利率为22.41%,系统集成业务的毛利率为12.71%。随着同行业公司数量的增多及业务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此外,在机器人业务方面,公司的机器人业务所需要的大宗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可能会出现产能波动、交货波动及价格波动;系统集成业务生产和交付周期相对较长,在项目执行期间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等会出现波动或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技术偏差或项目执行周期超过原计划周期带来额外成本投入;公司的境外系统集成业务规模较大,如公司境外系统集成业务子公司不能持续获取相关订单,或相关订单的获取延迟,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将产生闲时成本;以上因素将导致公司毛利率存在波动及下滑的风险。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报表商誉账面价值为19,936.61万元(已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663.79万元),占公司合并报表总资产5.97%,主要系公司2015年以来先后收购了CMA、EVOLUT、WFC所致。同时,截至2023年12月31日,收购WFC产生的客户关系的账面价值为5,694.18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5,682.68万元),占公司合并报表总资产1.71%。若未来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客户关系等外部因素发生长期性的、比较重大的不利变化,或经营决策失误,并购该等公司产生的商誉及客户关系将可能产生进一步减值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6,346.67万元,对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影响较大,如果未来各级政府产业政策及扶持政策发生变化,公司享受政府补助金额波动较大,甚至可能无法继续享受相关政府补助,则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已确认未收到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827.80万元,如果未来相关政府无法兑现或延迟兑现,将对公司的现金流或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尚未计入损益的递延收益余额为8,988.62万元,如果未来相关递延收益项目未能有效执行或交付,相关递延收益将可能退回或被收回,将对公司的现金流或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6.59亿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24亿元);存货及合同资产账面价值为6.01亿元(已计提减值准备0.78亿元)。公司的应收账款、存货及合同资产规模较大。如果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风险加剧、公司存货管理水平下降、下游客户经营业绩或偿付能力出现下降,或者公司在内部控制上出现失误,应收账款、存货及合同资产将可能发生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机器人业务通常给予下游客户一定的账期;公司系统集成业务前期采购及生产投入较大,而客户通常在终验收后支付合同款项的30%及以上,因此公司在经营业务过程中垫付较大规模的资金。加上公司机器人业务经营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公司出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的情形,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约2.24亿元。如果公司不能多渠道筹措资金并及时推动客户加快回款,则可能导致营运资金紧张,进而对公司的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及公司部分子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15%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出口销售的“免抵退”税收政策等。如果未来关于出口退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发生不利变化,或公司不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等情况,或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发生变化,将可能对未来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营业收入103,496.89万元,占公司同期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54.86%,公司报告期内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失净额551.24万元。人民币汇率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出口也会增加,若未来公司业务所采用的主要货币,如人民币、欧元、美元、波兰兹罗提、巴西雷亚尔、印度卢比、泰铢、墨西哥比索和越南盾等的汇率发生剧烈波动,将对公司的业绩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汇兑损失的产生,从而对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汽车行业面临了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市场出现汽车整车厂投资失败、破产或产线停止建设、减少投资、调整投资等情况,境外汽车主机厂投资虽有所恢复但成本诉求提升,且部分主机厂选择改造现有生产线替代新生产线投资的方式降低投资规模,若公司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应对汽车行业的相关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动力电池模组及PACK工序应用场景、一般工业如食品饮料、粮油、白酒、医疗用品等行业的搬运码垛应用场景、快消品的仓储物流应用场景、工程机械、矿山机械、船舶、轨道交通、航空、建筑、重工等对搬运应用场景需求呈现增长,如公司的大型负载机器人无法抓住该等市场机会,将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国内汽车市场的点焊、弧焊、喷涂应用对国产机器人的需求逐步提升,若公司的点焊、弧焊、喷涂机器人所应用的相关机型无法抓住该等市场机会,将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云技术、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通用工业将成为蓝海市场。工业机器人趋向轻型化、柔性化、智能化。若公司不能及时抓住机遇,推进机器人智能化发展,则对公司未来的盈利及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的持续增加,国内对机器人的需求迅速扩大,一方面,国内同类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外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不断重视中国市场,扩充在中国市场的产能和销售渠道。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外资品牌企业垄断。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发展较快,已经成为多个行业龙头企业的设备供应商,但与国际行业巨头相比仍处于竞争劣势,在总体规模、资金实力、销售团队、市场占有率、产品认可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若公司不能抓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持续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性能与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与优化营销网络,并加强市场开拓,可能导致公司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丧失或无法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从而对公司的持续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产品为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集成,其需求直接受到下游应用市场的影响。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如果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大幅放缓,或行业景气度下滑,厂商的资本性支出可能延缓或减少,对装备需求亦可能延缓或减少,将给公司的短期业绩带来一定的压力,则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全球政治处于动荡期。公司境外经营所在地意大利、波兰、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环境受经济下行、俄乌战争、巴以冲突、贸易摩擦、政府更迭等因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出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业环境、经济前景等的较动,以上情况可能导致公司境外子公司生产经营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下一代智能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机器人核心部件性能提升与产能建设项目、机器人云平台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系公司在研核心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产业化应用,是基于当年的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市场条件作出的,但项目的实施进度受市场环境、人员等因素影响,若国家产业政策发生变化金年会,或因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不善都将会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建成或不能实现预期收益,可能会使公司面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同时,如果未来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偏离公司的预期,导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开发及推向市场出现障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不仅取决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还受宏观经济周期、利率、资金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因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波动。股票的价格波动是股票市场的正常现象,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必须具备风险意识,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因多种因素而大幅波动,其中众多因素是公司无法控制。